汽车零部件行业 走过十年腾飞路

2017-08-18


2003年,中国汽车销量突破400万辆;2013年前10个月,中国汽车销量突破1780万辆,全年突破2000万辆已成定局。

  十年,中国汽车市场规模翻了两番还多,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增长期。根据统计,2003年至201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及配件销售收入从3003亿元增长到22267.3亿元,净增近2万亿元。在市场规模扩大的同时,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也不断结出硕果,更有一部分零部件企业开始走出国门,产品出口、海外并购、投资建厂,在国际化的舞台上长袖善舞,书写出浓墨重彩的篇章。

  市场规模和实力大增

  十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汽车零部件累计出口金额达到553.22亿美元,其中汽车零件、附件及车身出口金额达到278.77亿美元,同比增长2.74%.

  国内一些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比如法士特销售收入从2003年的11.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81.7亿元,增长了整整7倍;航盛年产值从2003年的8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30亿元;锡柴产品销售收入在2003年仅有47.9亿元,2010年就突破1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30.5亿元等。这些变化的数据让我们从直观上看到了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十年来在规模上发生的巨大转变。

  此外,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绩的不断提升,很多汽车零部件企业成功入选“2013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如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汉德车桥有限公司、南京奥特佳冷机有限公司等。另外,潍柴动力、中策橡胶、德昌电机、玲珑轮胎和中信戴卡五家企业凭借不输世界大零部件企业集团的实力,进入“2013年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

  新产品、新技术研发投入增多

  产品技术实力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国外零部件企业的实力来自于巨额的研发投入和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国内企业在这方面一直有所欠缺。但随着汽车零部件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零部件企业逐渐加大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投入。

  据本报整理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排行前30名企业的2012年报中有关研发投入的数据显示,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平均为2.70%,投入金额平均为2.44亿元,较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其中,潍柴动力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到4.14%,总金额19.96亿元。云内动力2012年研发投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2.15%,还加大了对“D25TCI电控共轨项目”、“欧5柴油机开发”等研发项目的投入。

  研发投入增加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近几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涌现出很多新技术、新产品,如缸内直喷技术、电控高压共轨技术、双离合变速器技术等,近几年涡轮增压技术也得到不断提升。新产品方面,玉柴去年发布的国五天然气发动机系列产品,盛瑞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等。此外,很多零部件企业为加强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纷纷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如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

  零部件企业践行“走出去”战略

  十年来,零部件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国际零部件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前文所说技术实力是制约国内零部件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国内零部件企业“走出去”进行海外并购是提高自身技术实力,打破外资垄断关键技术和市场局面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几年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7年,宁波华翔收购英国劳伦斯内饰件有限公司。2011年,宁波均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汽车电子零部件制造企业收购德国普瑞公司;南阳淅减汽车减振器有限公司收购欧洲最大的汽车减振器公司WayAssauto;2012年,中国兵器集团旗下凌云公司完成对德国凯意德公司的收购。这些海外并购案例虽不是每一个都那么成功,但最起码说明国内零部件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一种积极态度。

  此外,今年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在泰国设立法士特汽车传动(泰国)有限公司,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宣布将在俄罗斯设立“福耀俄罗斯浮法玻璃有限公司”,并在美国设立“福耀玻璃美国有限公司”。这表明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正在寻求海外并购之外的其他方式来增强自身实力。当然,海外建厂需要更强有力的企业实力做支撑,并不是每个汽车零部件企业都适用,但这种新的“走出去”战略,从侧面表明经过十年积累,国内零部件企业已具备厚积薄发的实力。